2023-09-15 16:09:57來源:醫(yī)藥投資部落瀏覽量:372
疫情期間,mRNA成為全球投資界趨之若鶩的熱門概念,在中國一級投資市場,也誕生了多個創(chuàng)紀錄的mRNA相關的融資案例。
但是當疫情散去,mRNA新冠疫苗的預期完全落空,生存成為了擺在mRNA相關企業(yè)面前的現(xiàn)實話題。
2023年9月14日,工商信息顯示,位于上海的mRNA明星企業(yè)斯微生物,竟然因為買賣合同糾紛,成為了司法部門“限制高消費”的執(zhí)行對象。
信息顯示,此次申請對斯微生物執(zhí)行“限制高消費措施”的是多寧生物,案由是買賣合同糾紛。
多寧生物也是行業(yè)內一家知名企業(yè),其主要為藥企提供生物工藝解決方案與產品,處于產業(yè)鏈的上游。
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當時對外的主打概念是mRNA腫瘤疫苗,在新冠疫情之前,公司在創(chuàng)投圈內已經有一定的活躍度,但是并不屬于在聚光燈下的那類企業(yè)。
新冠疫情之后,斯微生物作為國內最早向外披露擁有新冠mRNA疫苗的公司之一,由此聲名鵲起,成為資本市場的當紅辣子雞。
僅僅從2020年初到2021年6月,斯微生物就連續(xù)完成多輪融資,吸引了國內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入局,甚至和此次對簿公堂的多寧生物,還有共同的投資機構股東。
但是和國內絕大部分mRNA疫苗一樣,斯微生物雖然臨床批件拿了不止一個,但是只開花,不結果。
最終,在靡費天量的臨床試驗費用之后,在疫情結束之前的2022年12月8日,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獲得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緊急使用授權,算是給所有股東一個交待和安慰。
此時,國內mRNA新冠疫苗的市場窗口,幾乎徹底關閉。
曾經寄予厚望的國際市場,對mRNA的需求情況也是一樣在急劇萎縮。
2023年一季度,作為全球mRNA疫苗雙雄的BioNTech和Moderna,收入分別下降70%和80%,這意味著全球市場的mRNA新冠疫苗需求也在迅猛地退潮。
錢投下去了,但是市場翻篇了,這是國內包括斯微生物在內的這么多mRNA疫苗研發(fā)企業(yè)面臨的尷尬境地。
此次斯微生物涉及限制高消費,只是其諸多官司中的一個,工商信息顯示,目前斯微生物作為被告的司法案件多達33個,其中最小的執(zhí)行標的僅為32836元。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