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新三板掛牌的生物制藥企業(yè)艾棣維欣生物股份公布了2022年度報告。根據年報,艾棣維欣最新的研發(fā)管線覆蓋感染、癌癥以及微針遞送三大方向,涉及技術領域包括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疫苗佐劑、可溶解微針遞送技術等。艾棣維欣繼續(xù)在推進與新冠有關的DNA疫苗,以及變異株的廣譜微針貼片疫苗、廣譜單克隆抗體項目,但已根據疫情的發(fā)展變化,對相關藥物做出了資源權重上的調整。公司強調將繼續(xù)建設國際一流的 DNA 疫苗平臺,保證對疫情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2022年,艾棣維欣總研發(fā)費用為1.65億人民幣,報告期末公司資金余額為3.75億元,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研發(fā)現金水平。具體的管線方面,RSV疫苗的II期臨床進展、微針遞送和瘤佐劑等新技術為亮點。
ADV110是艾棣維欣開發(fā)的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預防性疫苗,采用重組蛋白抗原技術路線并加入了艾棣維欣自有的AE-011佐劑。從年報中可以看出,目前境外的II期臨床試驗已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預計在2023年發(fā)布II期臨床結果。ADV110是國內企業(yè)開發(fā)的進展最快的RSV疫苗,處于全球第一梯隊。據灼識咨詢的研究數據顯示,RSV藥物全球整體市場規(guī)模(包括治療藥物及預防藥物),預計將從2020年的18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2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1.4%。但這一百億美元級別的市場尚無預防型疫苗上市,RSV疫苗成為醫(yī)藥巨頭們繼新冠疫苗之后競相追逐的藍海。GSK、輝瑞、Moderna于2022年底相繼完成三期臨床,輝瑞、GSK的兩款為重組蛋白疫苗,Moderna一如既往采用mRNA技術,而去年登陸納斯達克的Icosavax在宣布RSV疫苗相關進展后,股價一夜翻倍,三個交易日漲超137%。國內也有不少企業(yè)展開了布局,國信證券研報指出,處于臨床階段的RSV疫苗僅有艾棣維欣,智飛生物、沃森生物/藍鵲生物、石藥集團等多家企業(yè)也有所布局,但處于臨床前階段。對于國內疫苗企業(yè)來說,與其在已有大疫苗品種領域內卷競爭,在RSV疫苗這個藍海中探索,是不錯的發(fā)展方向。年報顯示,艾棣維欣已經將可溶性陣列微針貼片(D-MAP)技術應用到了多種新型藥物制劑的開發(fā),目前已經與多家藥企合作伙伴啟動了微針遞送疫苗或藥物的聯(lián)合開發(fā)工作。艾棣維欣管線中的ADV1101也是一款基于可溶性微針的廣譜新冠DNA疫苗,該產品將含有廣譜序列設計的DNA分子制備成微針疫苗貼片,目前動物試驗數據顯示該產品可誘導針對目前所有新冠突變株的免疫反應,作為新冠滅活疫苗初免后的加強針,同樣可產生廣譜的免疫反應。除此以外在開發(fā)的微針遞送藥物品種,艾棣維欣暫時還沒有披露。微針(microneedles,MN)技術是藥物經皮遞送的一種方式,發(fā)展至今,可打印式的可溶性陣列微針貼片(dissolvable microneedle array patch,D-MAP)已成為微針中最受推崇的技術,美國的羅伯特·蘭格團隊最近也宣布開發(fā)了D-MAP的微針疫苗打印機。該技術是將藥物打印制備至可降解陣列微針上,在穿過角質層屏障刺入皮膚后,針體在皮膚組織中迅速降解,藥物同步釋放發(fā)揮作用。同時,微針貼片疫苗還有無痛無創(chuàng)、副作用小、成本低、易存儲等諸多優(yōu)點,有望為預防、治療帶來更佳的便利性和依從性。近年來D-MAP在創(chuàng)新藥物研發(fā)領域取得了不少進展。因使用微針遞送可以克服皮膚屏障作用,藥品的經皮遞送不再需要對藥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溶解性、劑量等性質進行嚴格的篩選,可被應用到從小分子經典藥物到大分子蛋白/抗體/疫苗新藥等廣泛的藥物品類。現階段我國微針行業(yè)仍處于發(fā)展初期,但未來微針給藥技術在疫苗、皮下給藥、醫(yī)療美容等領域的前景非??捎^,一定會帶來新的突破。不知掌握了可溶解微針遞送技術的艾棣維欣今后會在經皮給藥領域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腫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是當前腫瘤免疫治療領域非常前沿的領域,而艾棣維欣此次布局的“瘤佐劑”項目,是腫瘤新生抗原技術與新生佐劑技術(Neo-Adjuvant)的結合與升級,屬于全球目前最新的一種腫瘤免疫技術。目前主流的免疫治療藥物PD-1抗體等一般只對20-30%的腫瘤有較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許多腫瘤是“冷”腫瘤,腫瘤相關抗原或腫瘤新抗原豐度偏低,免疫系統(tǒng)被抑制。引入腫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技術,通過在體外制備新生抗原疫苗進行免疫,可以增強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抗原,尤其是對新生抗原的識別,誘導特異性T細胞的產生,激活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的“清除”,這就是腫瘤治療性疫苗。而新生佐劑技術,正是將佐劑與新生抗原的原理結合起來,通過設計一種佐劑(或佐劑系統(tǒng)),激活免疫系統(tǒng)在體內尋找和捕獲腫瘤的新生抗原,這樣能夠免去了在體外個性化制備新生抗原復雜的CMC工作。艾棣維欣所做的“瘤佐劑”技術,正是這種國際上最前沿的新生佐劑腫瘤免疫技術。年報顯示其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動物模型研究中已經看到了很好的抗癌效果,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研究者發(fā)起的臨床試驗(IIT),繼續(xù)追蹤其在臨床的實驗數據。瘤佐劑是非抗原依賴的,一旦能開發(fā)成功,這類藥物的前景還是很廣闊的,可以與現有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聯(lián)用,進一步提升免疫治療的效果,甚至開啟一種新的廣譜腫瘤免疫藥物時代。艾棣維欣開發(fā)DNA疫苗,并且準備過商業(yè)化,擁有龐大的DNA質粒生產產能,并且質量很高,符合GMP標準,本次又獲得了歐盟的QP質量認證。在創(chuàng)新藥領域,基因和細胞治療、mRNA疫苗及藥物、DNA疫苗及藥物、基因編輯等,都需要通過質粒DNA在體外進行轉錄生產,而CAR-T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用的慢病毒、AAV病毒等也都需要大量質粒進行包裝。因為使用質粒進行模板生產,或者直接將質粒當做藥物,對質粒的質量和生產條件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進行GMP級的生產。這些新型藥物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因此臨床級質粒生產的CDMO業(yè)務正在成為一個迅速擴大的市場。根據 Frost & Sullivan 報告,中國細胞免疫治療產品市場規(guī)模預計于 2021 年至 2023 年由人民幣 13 億元升至 102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81.5%。根據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 估計,mRNA技術路徑的藥物根據其潛在的作用機制可分為三個主要應用:預防性疫苗、治療用疫苗和治療用藥物,在新冠疫苗之外,未來在全球會產生數百億美元的市場。這些新型藥物將催生數十億元的質粒CDMO市場。如果艾棣維欣能把其DNA質粒的產能和質量優(yōu)勢利用起來,對外提供臨床級的DNA質粒生產服務,這方面的業(yè)務空間還是非常廣闊。總體來說,根據艾棣維欣生物股份此次年報中披露的情況,已經不只是專注做DNA疫苗的企業(yè)了,開始橫跨和布局多個創(chuàng)新藥賽道的國際前沿領域。如果后續(xù)能夠持續(xù)獲得好的進展,作為新技術領頭羊未來繼續(xù)成長的潛力還是不容小覷的。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