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s are enriched at COVID-19 genomic risk regions, and their blood levels correlate with the COVID-19 prognosis of cancer patients infected by SARS-CoV-2
MicroRNAs在COVID-19基因組風險區(qū)域富集,其血液水平與感染SARS-CoV-2的癌癥患者的COVID-19預后相關
發(fā)表期刊:Mol Cancer
影響因子:27.7
發(fā)表時間:2024年10月21日
背景:癌癥患者更容易受到COVID-19侵襲性病程的影響。開發(fā)識別COVID-19相關死亡高風險癌癥患者的生物標志物可能有助于確定哪些人需要早期臨床干預。位于與侵襲性COVID-19風險相關的基因組區(qū)域中的miRNAs可能代表臨床預后的潛在生物標志物。
結果:研究發(fā)現(xiàn)miRNAs在CORSAIR(COVID-19 risk-associated genomic regions)中富集。低血漿水平的hsa-miR-150-5p和hsa-miR-93-5p與較高的COVID-19相關死亡率相關。hsa-miR-92b-3p水平與SARS-CoV-2檢測陽性相關。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在體外TLR7/8和T細胞受體(TCR)介導激活后增加了hsa-miR-150-5p、hsa-miR-93-5p和hsa-miR-92b-3p的分泌。在接種第二劑輝瑞-BioNTech COVID-19疫苗后1至9個月期間,在健康個體的血清樣本中測量了這三種miRNA水平的增加。人氣道上皮細胞的SARS-CoV-2感染影響了其分泌的細胞外囊泡內(nèi)的miRNA水平。
結論:MiRNAs在 CORSAIR中富集。血漿miRNA水平可以代表預測癌癥患者COVID-19相關死亡的潛在血液生物標志物。
Fig1. 較高水平的hsa-miR-150-5p和hsa-miR-93-5p增加了COVID-19相關死亡風險
原文鏈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434078/
sChemNET: a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small molecules targeting microRNA function
sChemNET:用于預測靶向microRNA功能的小分子的深度學習框架
發(fā)表期刊:Nat Commun
影響因子:14.7
發(fā)表時間:2024年10月23日
MicroRNAs(miRNAs)與人類疾病有關,從癌癥到傳染病。用小分子靶向miRNAs或其靶基因為調(diào)節(jié)與疾病相關的失調(diào)細胞過程提供了機會。然而,由于小分子-miRNA數(shù)據(jù)集的規(guī)模較小,預測與miRNAs相關的小分子仍然具有挑戰(zhàn)性。本研究開發(fā)了一個通用深度學習框架sChemNET,用于根據(jù)化學結構和序列信息預測影響miRNA生物活性的小分子。sChemNET通過一個目標函數(shù)克服了化學信息稀疏的限制,該目標函數(shù)允許神經(jīng)網(wǎng)絡從大量未知的影響miRNAs化學結構中學習化學空間。研究人員通過實驗驗證了預測的作用于miR-451或其靶標的小分子,并測試了它們在斑馬魚胚胎發(fā)生過程中紅細胞成熟中的作用。還使用體外和體內(nèi)實驗測試了靶向miR-181網(wǎng)絡和其他miRNAs的小分子。本研究證明,該機器學習框架可以預測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生物體中靶向miRNAs或其靶標的生物活性小分子。
Fig2. 在稀疏和小尺寸化學數(shù)據(jù)集存在的情況下,用于預測小分子靶向的miRNA的深度學習框架
原文鏈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443444/
The DLEU2/miR-15a/miR-16-1 cluster shapes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DLEU2/miR-15a/miR-16-1簇塑造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免疫微環(huán)境
發(fā)表期刊:Blood Cancer J
影響因子:12.9
發(fā)表時間:2024年10月23日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取決于遺傳異常和免疫抑制微環(huán)境。研究人員已經(jīng)探索了遺傳驅(qū)動因素可能導致塑造促腫瘤微環(huán)境的免疫細胞失調(diào)的可能性。本研究在基于Rag2-/-γc-/-MEC1的異種移植模型中對白血病進展過程中的編碼和非編碼RNAs(ncRNAs)進行了轉(zhuǎn)錄組分析。DLEU2/miR-16位點在白血病小鼠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中被發(fā)現(xiàn)下調(diào)。為了驗證該簇在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員生成了一個小鼠模型,該模型同時模擬hTCL1的過表達和編碼DLEU2/miR-15a/miR-16-1簇的最小缺失區(qū)(MDR)的種系缺失。該模型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且更快的CLL系統(tǒng),其中單核細胞分化和巨噬細胞極化加劇,T細胞功能失調(diào)。MDR缺失與小鼠CLL細胞和免疫細胞上預測的靶蛋白(包括BCL2和PD1/PD-L1)的水平呈負相關。miR-15a/miR-16-1與靶蛋白的負相關已在患者來源的免疫細胞上得到證實。miR-16-1的強制表達干擾單核細胞分化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明選定的ncRNAs驅(qū)動非惡性免疫細胞的促腫瘤表型。
Fig3. 人類免疫細胞中miR-16-1和相關靶蛋白的表征
原文鏈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438453/
Apoptotic vesicles from macrophages exacerbate periodontal bone resorption in periodontitis via delivering miR-143-3p targeting Igfbp5
來自巨噬細胞的凋亡囊泡通過遞送靶向Igfbp5的miR-143-3p加劇牙周炎的牙周骨吸收
發(fā)表期刊:J Nanobiotechnology
影響因子:10.6
發(fā)表時間:2024年10月26日
背景:凋亡囊泡(ApoVs)是由凋亡細胞釋放的細胞外囊泡,據(jù)報道對炎癥性疾病和組織再生具有巨大的治療潛力。雖然對間充質(zhì)干細胞(MSCs)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對免疫細胞來源的ApoVs的研究仍然有限,特別是關于巨噬細胞來源的ApoVs在牙周炎(PD)中的功能和命運。
結果:本研究證實了牙齦卟啉單胞菌(Pg)相關PD中巨噬細胞凋亡的發(fā)生及其作用。這些發(fā)現(xiàn)揭示了凋亡巨噬細胞及其衍生的ApoVs在協(xié)調(diào)牙周骨重塑中發(fā)揮的關鍵作用。通過測序技術可以鑒定這些ApoVs中不同功能性miRNAs的富集。此外,本研究闡明了巨噬細胞來源的ApoVs主要遞送miR-143-3p,靶向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5(IGFBP5),從而破壞牙周骨穩(wěn)態(tài)。
結論:本研究揭示了Pg相關PD中的巨噬細胞發(fā)生細胞凋亡并產(chǎn)生富含miR-143-3p的ApoVs以沉默IGFBP5,導致成骨-破骨細胞平衡的擾動和隨之而來的牙周骨破壞。因此,針對巨噬細胞中miR-143-3p的干預措施或采用細胞凋亡抑制劑Z-VAD有望成為管理PD的有效治療策略。
Fig4. 巨噬細胞來源的ApoVs通過miR-143-3p/Igfbp5信號軸抑制BMSC分化并加劇牙周吸收的示意圖
原文鏈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456001/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genetic regulation and disease associations of plasma circulatory microRNAs using population-level data
利用人群水平數(shù)據(jù)對血漿循環(huán)microRNAs的遺傳調(diào)控和疾病關聯(lián)進行全面研究
發(fā)表期刊:Genome Biol
影響因子:10.1
發(fā)表時間:2024年10月21日
背景:MicroRNAs(miRNAs)是一種轉(zhuǎn)錄后調(diào)節(jié)基因表達的小非編碼RNAs。已知血漿miRNA水平的擾動會影響疾病風險,并有可能成為疾病生物標志物。探索miRNAs的遺傳調(diào)控可能會對它們在控制基因表達和疾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產(chǎn)生新的見解。
結果:本研究對參與鹿特丹研究的2178名參與者中的2083個血漿循環(huán)miRNAs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以確定miRNA表達數(shù)量性狀位點(miR-eQTLs)。結果確定了1289個SNPs和63個miRNAs之間的3292個關聯(lián),其中65%在兩個獨立的隊列中被復制。本研究證明血漿miR-eQTLs與基因表達、蛋白質(zhì)和代謝物QTL共定位,這有助于識別miRNA調(diào)節(jié)的通路。研究人員使用UK Biobank數(shù)據(jù)(N=423,419)在全表型組關聯(lián)研究和孟德爾隨機化研究中調(diào)查了循環(huán)miRNA水平改變對各種臨床條件的影響,揭示了幾種miRNAs對各種臨床狀況的多效性和因果效應。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miR-1908-5p對良性結腸腫瘤風險的保護性因果效應,并表明這種效應與其宿主基因(FADS1)無關。
結論:本研究豐富了我們對血漿miRNAs遺傳結構的理解,并探討了miRNAs在各種臨床條件下的特征?;谌后w的基因組學、其他組學層和臨床數(shù)據(jù)的整合為揭示miRNAs的潛在臨床意義提供了機會,并為基于miRNA的新型治療靶點發(fā)現(xiàn)提供了工具。
原文鏈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434104/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zhuǎn)載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wǎng)站留言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